三角戰術: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台灣籃球維基館
(新頁面: {{導覽條1|術語|統計用語}} *<b>術語</b>: *<b>縮寫代碼</b>: *<b>說明</b>: Category:術語) |
|||
(未顯示2位用戶所作出之3次版本) | |||
第 1 行: | 第 1 行: | ||
{{導覽條1|術語|統計用語}} | {{導覽條1|術語|統計用語}} | ||
− | + | *<b>術語</b>:The Triangle Offense | |
− | *<b>術語</b> | + | |
*<b>縮寫代碼</b>: | *<b>縮寫代碼</b>: | ||
− | *<b>說明</b> | + | *<b>說明</b>:場上的五位進攻球員必須不停地移動,並隨著防守的轉換不停地互換進攻的角色,球員在不同角落的站位各自形成不同的三角形,利用球員不停地走位及快速傳球使對手難以預測其進攻動向,而製造得分機會。此戰術可以隨著對手的防守戰術不同而隨時變換進攻模式,在此戰術的理論中,球員並無特定位置,也就是場上的五個位置都可以互換,只有[[中鋒]]比較固定,因為[[中鋒]]最主要是擔任傳球者,而非扮演得分的角色,攻勢幾乎都是在[[中鋒]]接球後正式展開。 |
+ | |||
+ | 使用這套戰術教練: | ||
+ | [[Sam Barry]]、[[Tex Winter]]、[[Phil Jackson]]、[[Tyronn Lue]] | ||
+ | |||
+ | 打過這套戰術的球隊有: | ||
+ | *[[休士頓火箭]](1971–1973)<br/> | ||
+ | *[[芝加哥公牛]](1985–1999)<br/> | ||
+ | *[[洛杉磯湖人]](1999–2011)<br/> | ||
+ | *[[洛杉磯快艇]](2020–)<br/> | ||
+ | |||
[[Category:術語]] | [[Category:術語]] |
2020年12月23日 (三) 04:32的最新修訂版本
- 術語:The Triangle Offense
- 縮寫代碼:
- 說明:場上的五位進攻球員必須不停地移動,並隨著防守的轉換不停地互換進攻的角色,球員在不同角落的站位各自形成不同的三角形,利用球員不停地走位及快速傳球使對手難以預測其進攻動向,而製造得分機會。此戰術可以隨著對手的防守戰術不同而隨時變換進攻模式,在此戰術的理論中,球員並無特定位置,也就是場上的五個位置都可以互換,只有中鋒比較固定,因為中鋒最主要是擔任傳球者,而非扮演得分的角色,攻勢幾乎都是在中鋒接球後正式展開。
使用這套戰術教練: Sam Barry、Tex Winter、Phil Jackson、Tyronn Lue
打過這套戰術的球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