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灌籃大賽
出自台灣籃球維基館
簡介[編輯]
灌籃大賽(英語:Slam Dunk Contest)是一項NBA全明星賽中的帶有表演性質的比賽,通常是在全明星賽前的週六舉辦。參賽者嘗試做出各種最具觀賞性和難度的灌籃動作,評審共五人,每次的灌籃動作評分從6-10分不等,但此競賽為娛樂性質居多,並無嚴肅的比賽壓力。首次灌籃大賽是美國籃球協會(ABA)在1976年所舉辦的全明星賽上,當時的「J博士」朱利爾斯·歐文奪得了那次比賽的冠軍。日後此項比賽曾於1998年跟1999年因故取消。
傑森·理察森、哈洛德·邁納、多明尼克·威爾金斯和麥可·喬丹都曾贏得過兩次灌籃大賽冠軍頭銜,而內特·羅賓森是唯一一位贏得三次灌籃大賽冠軍的球員,同時麥可·喬丹和伊塞亞·萊德爾曾經在自己主場贏得冠軍。
2014年明星周末,灌籃大賽由之前的單人參賽改為東西區各挑選3人組隊參賽,比賽分為第一輪的90秒團隊自由灌籃和第二輪的一對一灌籃PK,同時賽事不再有正式的灌籃大賽冠軍,而是由在第二輪中先勝3盤的隊伍獲勝,並且由球迷在社交網站上投票選出人氣最高的球員獲得Dunker of the Night稱號。這是灌籃大賽自1985年進入NBA明星周末以來最大的規則改動,參賽選手單獨灌籃的場面減少,第一輪時間限制使不少灌籃顯得簡單而倉促,第二輪一方先勝3盤即結束的規則又使某些球員精心準備的灌籃動作未來得及施展比賽就草草結束,讓不少球迷和球員大呼不過癮。此賽制實行一屆後即宣告廢除,2015年起便回歸原本的單人賽評分機制。
歷屆冠軍[編輯]
年份 | 冠軍得主 | 所屬球隊 | 舉辦地 |
---|---|---|---|
2014 | 约翰·沃爾 | 華盛頓巫師 | 新奧爾良 |
2013 | 泰倫斯·羅斯 | 多倫多猛龍 | 休士頓 |
2012 | 傑里米·埃文斯 | 猶他爵士 | 奧蘭多 |
2011 | 布莱克·格里芬 | 洛杉磯快船 | 洛杉磯 |
2010 | 內特·羅賓遜 | 紐約尼克斯 | 達拉斯 |
2009 | 內特·羅賓遜 | 紐約尼克斯 | 鳳凰城 |
2008 | 德懷特·霍華 | 奧蘭多魔術 | 新奧爾良 |
2007 | 傑拉德·格林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拉斯維加斯 |
2006 | 內特·羅賓遜 | 紐約尼克斯 | 休斯敦 |
2005 | 喬什·史密斯 | 亞特蘭大老鷹 | 丹佛 |
2004 | 弗雷德里克·瓊斯 | 印第安納步行者 | 洛杉磯 |
2003 | 傑森·理察森 | 金州勇士 | 亞特蘭大 |
2002 | 傑森·理察森 | 金州勇士 | 費城 |
2001 | 戴斯蒙·梅森 | 西雅圖超音速 | 華盛頓 |
2000 | 文斯·卡特 | 多倫多暴龍 | 奧克蘭 |
1999 | 賽事取消 | ||
1998 | 賽事取消 | 紐約 | |
1997 | 柯比·布萊恩 | 洛杉磯湖人 | 克里夫蘭 |
1996 | 布倫特·貝瑞 | 洛杉磯快船 | 聖安東尼奧 |
1995 | 哈洛德·邁納 | 邁阿密熱火 | 菲尼克斯 |
1994 | 伊塞亞·萊德爾 | 明尼蘇達森林狼 | 明尼阿波利斯 |
1993 | 哈洛德·邁納 | 邁阿密熱火 | 鹽湖城 |
1992 | 塞德里克·塞巴洛斯 | 菲尼克斯太陽 | 奧蘭多 |
1991 | 迪·布朗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夏洛特 |
1990 | 多米尼克·威爾金斯 | 亞特蘭大老鷹 | 邁阿密 |
1989 | 肯尼·沃克 | 紐約尼克斯 | 休斯敦 |
1988 | 麥可·喬丹 | 芝加哥公牛 | 芝加哥 |
1987 | 麥可·喬丹 | 芝加哥公牛 | 西雅圖 |
1986 | 安東尼·韋布 | 亞特蘭大老鷹 | 達拉斯 |
1985 | 多米尼克·威爾金斯 | 亞特蘭大老鷹 | 印第安纳波利斯 |
1984 | 拉里·南斯 | 菲尼克斯太陽 | 丹佛 |